学习新“国九条”| 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认真学习新“国九条”精神之心得体会

学习新“国九条”| 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认真学习新“国九条”精神之心得体会

日期:2024-06-14   点击次数:   来源:紫金天风期货

 

国务院于2024年4月12日印发《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新“国九条”),作为资本市场的指导性文件,充分体现了党中央、国务院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。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我公司)高度重视,深入学习领会新“国九条”精神实质,现将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报告如下:

一、统一思想和行动

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,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奋斗目标,会议强调金融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,稳抓金融服务实体主线,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。新“国九条”进一步对主线内涵加以明确,要求资本市场以强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为重点,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,推进金融强国建设。新“国九条”和配套政策的出台彰显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决心。

在期货市场方面,新“国九条”提出“探索适应中国发展阶段的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”“稳慎有序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”等。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应积极响应该要求。我公司作为期货市场重要参与者,必将统一思想和行动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紧紧围绕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,不断提升业务能力,以高质量服务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,为建设金融强国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。

二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

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,兴于为人民服务。人民群众对未来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有更高期待。

与前两个“国九条”相比,新“国九条”充分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、人民性。一是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,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。二是充分体现强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,在证券期货市场的各个环节、方方面面,强调依法合规和从严监管,体现了资本市场应有的法治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监管理念。三是充分体现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。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,推动资本市场从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的转变,提高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,加快建设安全、规范、透明、开放、有活力、有韧性的资本市场,切实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

我公司紧紧围绕新“国九条”的精神实质,始终将政治性和人民性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将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作为发展的使命所系、路径所在、机遇所向,有目标、有计划、有执行、有考核的开展工作,努力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和业务模式、建设金融强国作出贡献。

三、聚焦主责主业,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

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,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十字路口,党中央谋篇布局,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,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,顺应时代之需。加快建设金融强国,就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。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,要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金融工作的专业性

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本职,新“国九条”进一步凸显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。在2004年版“国九条”中,期货市场的服务对象更多聚焦在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,新“国九条”则是放眼整个市场即“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”。相信未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、在新“国九条”精神的指引下,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。

新“国九条”中,国家对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潜力寄予了殷切厚望,也进一步指明期货市场业务转型的方向。我公司将坚持服务实体不动摇,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工具为服务实体经济增添新手段。“稳慎”“有序”是本次新“国九条”提出的期货业发展的关键词,为期货业发展指明主基调。我公司将以“强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”业务创新的前提进一步夯实和细化合规经营”理念

作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积极参与者,我公司始终坚守本源。一方面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,加强投研能力建设,做强本职业务,做好创新业务,为实体经济在风险管理、价格问题解决、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;另一方面坚守合规底线,尊重市场规律,稳健审慎经营,做到发展与风控能力相匹配,走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
综上所述,我公司作为金融队伍中的一员,深刻领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强化使命担当,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,提升服务质效,坚持高质量发展;同时持续健全风险防控机制,切实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,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添力量。 

Copyright © 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 电话:021-68401088、68401590、68400885
未经授权,禁止复制、镜像以及链接      沪ICP备10932457号-1     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5366号       联系邮箱:shfa@shanghaifa.org.cn